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5月11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23年度第二期“创新·赋能”行业交流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在宁波举办。活动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宁波大学承办,协会静态交通专业工作委员会、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支持。
活动以“城市道路停车智能化建设与治理新模式”为主题,近200名来自全国各省市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智慧停车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李朝晨理事长致辞,他指出道路停车智能化建设与治理新模式探索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程世东主任进行了题为《以路内智慧停车为切入点 更好推进城市停车治理》分享,他认为路内停车收费、执法是城市停车治理的牛鼻子,路内停车电子收费为行业市场化、法制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关宏志教授进行了题为《关于城市道路停车智能化建设视角的思考》的分享,他认为停车需求是私人出行的派生需求,不能和公共交通相提并论,多数情况下不可”公益“化。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钱林波总经理进行了题为《城市道路停车功能逻辑与综合治理》的分享,他提出停车设施供给量应满足基本的停车密度,同时允许供给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创新部谷岩副部长进行了题为《关于ETC智慧停车若干思考》的分享,她提出ETC智慧停车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国家:政策推动、服务民生;ETC发行机构:业务拓展,发挥价值;停车场:加快周转,降本增效。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陈峻院长进行了题为《停车交通精细化管理与新技术关注》的分享,他认为智慧停车技术目前已能够支撑精细化分析的总体需要,但在面向“场景-功能-精度”的一致性和协同性方向,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叶晓飞副院长进行了题为《智慧停车大数据建模与应用研究》的分享,他认为构建基于整体-局部注意力机制的多图卷积门控递归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区域级多步短时停车需求预测。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中心王婕主任进行了题为《科学规划是城市停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的分享,她表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重点不在于调整用地基础,而应重点解决近期停车结构性缺失矛盾。
城市道路停车智能化建设与治理模式经验交流环节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的城市道路停车主管领导围绕活动主题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各地的建设案例、先进经验与发展困惑。
智慧停车沙龙环节中,各地道路停车主管领导围绕“智能化手段如何支撑智慧停车相关政策建立”等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创新·赋能”行业交流活动是协会面向智能交通行业相关领域产、学、研、用的需求与发展组织开展的专题公益活动。2023年度第三期活动将于6月举行,敬请行业同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