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分析

交通信号控制效果评价的困境与乱象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7-10-26 18:14:30

去年5月份,公安部交管局发布了《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等工作提出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宣传与推广,各地政府部门开始重视交通信号优化工作,但从公开的招投标量来看,仍然是“叫好不叫座”。有行业分析专家认为,交通信号优化效果评价工作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信号优化效果评价工作的缺失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缺少专门从事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服务单位;2、缺少权威及量化的评价标准;3、缺少专门用于评估的经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点和第三点短期内比较难解决,因为只有当利益足够大时才会催生专门的服务机构,前提是政府预算足够。

所以,今天小编着重从第二点来跟大家聊聊信号优化效果的评价问题。看看交通信号优化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因标准的缺失带来了哪些困境与乱象?行业未来的出路会在哪里?

QQ截图20171023174531.png

信号控制优化的“平民化”特点

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交通信号优化的核心工作是对道路交叉口放行信号进行策略设计与配时计算,使城市交通更为顺畅和安全。

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效果的好坏,交通参与者的体验最为直接:等灯时间长短、排队长短、能不能一次绿灯通过、是不是每个路口都停车等,这些都是直接的感观体验。也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对信号控制“说三道四”,每个人都是信号控制效果的检验者。交通信号控制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平民化”基因。因此,广州交警率先在微博上与民众互动,将民众的意见纳入信号优化管理之中,并称之为“舆情管理”,开创全民参与交通管理之先河。

信号控制的“平民化”特点,使得信号控制效果的好坏不得不考虑交通参与者的实际体验与满意度。出行群众作为交通的直接参与者,其意见当然值得重视,但是每个交通参与者会因其素质、职业甚至情绪等做出并不客观的评价,因此过分考虑这些带有主观意向的评价往往把事情变得复杂化。

另一个角度来看,交通信号控制的“平民化”似乎昭示着信号优化工作只是一项“经验工作”,而非“技术工作”,信号优化工作缺乏技术权威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交通信号优化,着实是入门容易精通难。因此对它的评价绝非民众的几句主观意见所能涵盖的,评价还需要客观的可量化的具体数据。

信号控制效果评价的困境

1、效果评价的复杂多面性

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是项综合程度非常高的工作,它包括路口前端硬件设备使用与维护、路口规划设计、信号控制方案设计与配时、信号控制系统使用等等,因此信号控制效果的评价往往涉及设备、管理和效益等多个方面。因此,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者、信号优化服务提供商等都可从各自的需求提出多层次的评价方法。

交通参与者关注的是路口排队长度、红灯等待时间、停车次数等直观指标;交通管理者关注的路口通行能力、平均延误、绿灯空放时间等经济效益指标;而信号优化服务提供商则需要在交通参与者满意度和社会经济上取得平衡,同时要得到业主(通常是交通管理者)的认可。

2、控制策略与评价多维度的矛盾

评价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的指标非常多,如路口通行能力、平均车辆延误、排队长度、饱和度、停车次数、行程时间、行程速度等等。每个指标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交叉口的运行情况,若单一考虑某个指标,则有失偏颇。

此外,每个交叉口的控制策略可能不尽相同,或是采用单点控制、自适应控制、协调控制、截流控制或者存在公交优先等,控制目标的差异使得部分指标被人为地“变差”,因此评价控制效果时也不宜一刀切,要看具体情况而论。

如何让控制策略与评价指标相匹配,不同的控制目标应该配套哪些评价指标,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论述。

3、仿真评价不被交管业主认可

从信号控制效果评价指标获取的便利性及成本考虑,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使用交通仿真的手段来进行评价。虽然交通仿真模拟在视觉呈现和数据获取上有天然的优势,但那毕竟是计算机模拟的理想环境,仿真对现实场景的还原度有多高,这些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如何,这些还缺少令人信服的说法。因此,利用交通仿真手段对信号控制进行评价,这一理念要被业主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号优化效果评价的乱象

信号控制优化的平民化特点及其效果评价的诸多困境,催生了一系列乱象,其中不乏有人打着大数据的名号,滥用各种指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利用其掌握的大量数据,对城市交通情况给予了一系列的运行评价,体现为各种名号的“交通运行指数”。交通运行指数是对全路网的交通拥堵水平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简单化描述,是一个全局的综合性指标。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很多,有天气、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重大活动、交通信号控制等,它描述的是一种交通宏观状态。用这样一个宏观的指标去评价信号控制效果的优劣显然不科学,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此外,大数据背景下的许多所谓指数抛开交通工程学的传统理念,忽视各种交通参数的物理意义,单纯从统计学的角度去评价复杂的交通系统,这种做法学术上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道理浅显简单,但它的发明者对它讳莫如深,以至有不少地方的交通管理者都喜欢用这个指数来评价一切交通管理手段的实际效果。读者听起来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关于信号控制评价的思考

交通信号控制的平民化特点及其效果评价的困境与乱象,已深深地困扰着交通管理者与信号优化服务从业人员,信号控制优化行业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专门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体系,以引导这一新兴行业的良性发展。关于信号控制及其效果评价,小编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

1、国家交管的权威部门应积极行动,牵头制定相关标准,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行。

2、信号控制效果评价可以是多侧面多指标的,可以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或控制目标,选择直观、可感受、易获取、易接受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给出量化的评定标准。

3、成立行业协会,增加技术交流,共享经验知识,辅助制定行业标准,同时对行业单位的行为、社会舆论做正确的引导,避免错误的舆论对行业产生负面冲击。

总而言之,交通信号优化效果评价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政府加快引导,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作者信息:林科,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