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大力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能力对策建议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0-09-07 16:50:18

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多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目前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基于欧洲、日本及国内其他城市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先进经验以及新兴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市域级交通智脑顶层设计、提高慢行交通系统智能化管理、发展新型载运工具、加强移动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提升地面公交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推广新兴交通技术的对策建议。

从上海看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短板”

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缺乏市域级交通信息分析及管控功能。现有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建设较为完善,整合了交警、公交、轨交等系统大数据信息。然而,该平台缺乏数据融合、深度分析、综合研判等功能,难以对城市交通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

道路交通缺乏针对慢行交通监管的智能设施。上海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数量大、出行范围广、交通违法率高。然而,当前智能交通系统最主要发展目标在于提升机动车出行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缺乏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等慢行交通的流量检测和预警系统、诱导系统以及智能化管理设施。目前,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抓拍的“电子警察”尚未全部推行。

城市综合交通大数据采集缺乏移动交通监测系统和设备。目前,上海城市综合交通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地磁线圈、交通摄像头等固定监测设备,难以对监测盲区的交通事故、路面积水、交通违章等事件进行自动监测和报警。

地面常规公交运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据上海市交通委2018年1月公布,全市轨道交通的准点率达到98%以上,但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地面公交系统难以保障准时性和可靠性,整体地面常规公交的准点率不到80%,距离“平均准点率94%”的公交都市建设目标还有差距。

国内外多种管理及技术发展趋势值得重视

近年来智能交通技术以及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北京、深圳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脑系统建设。城市交通智慧大脑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对城市及城市交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获取、深度分析、综合研判,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实时治理和服务,提供系统综合服务。目前,国内以杭州、深圳、北京等为代表的多个城市正在布局和建设城市交通智慧大脑系统。以阿里云、华为、腾讯、滴滴等为代表智慧城市典型厂商,正从不同角度和策略层面,依托核心优势拓展智能交通领域的业务。比如,阿里云在杭州从云业务出发,发展能计算复杂城市问题的城市大脑,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华为则在深圳从城市通信、物联网络、IT基础设施出发,提出打造城市智能体。

日本及欧洲城市针对行人、非机动车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设施,以及瑞士城市发达的公交系统。日本早在1995年就提出建设行人管理系统的实施方针,主要包括行人线路诱导系统和“机动车—行人”事故预防系统。在欧洲,如瑞士苏黎世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均埋设特定的检测线圈,非高峰时期交通信号会根据自行车和行人的流量动态调整。瑞士公共交通准点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87.7%的旅客可准时或者在3分钟以内的误差到达目的地,这与瑞士各城市发达的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以及针对乘客的实时信息发布平台密不可分。

日本东京、新加坡以及国内的深圳、无锡、重庆等城市的移动交通监测设备。东京、新加坡、深圳、无锡、重庆等城市,已出现更多广覆盖、低时延的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通过出租车、共享(电)单车、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动态平台(移动传感器)甚至私家车等,对城市交通信息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实现对已有固定式交通监测设备的结果进行校准和补充。

芬兰赫尔辛基的智能化出行集成平台。多层次、一体化、全过程的城市综合交通服务系统将是未来智慧出行的重要发展趋势。典型代表是2017年在芬兰赫尔辛基落地应用的出行即服务系统 (MaaS),出行者可在手机端选择火车、出租车、公交车、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等出行方式,根据出行需求和偏好选择“门到门”的整合出行服务。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目前,城市交通行业对区块链技术已有所关注,并在跨境物流、多式联运电子提单等智慧物流领域进行初步应用探索。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催生新的交通服务业态、经营组织模式和决策沟通方式,对于可信数据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智能计算服务、多中心模式的多式联运组织、依托平台的运输和供应链整合等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全方位提升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

推进市域级城市交通智脑系统顶层设计和分级建设。目前,国内以杭州、深圳、北京等为代表的多个城市正在布局和建设城市交通智脑系统。上海市已建成市域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公安大脑,普陀、浦东、静安等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区域级城市大脑。建议自上而下进行市域级城市交通大脑顶层设计和建设,同时自下而上推动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向市域级交通智脑平台汇交,实现分级汇聚、分级治理,更好地辅助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和服务。

提高慢行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智能化检测和管理设施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建议在城市密集型客流集散地进一步建设人流动态监测、判别与预警系统,针对重要枢纽站点以及人流密集集散地,开展客流实时监测、密度计算、状态判别、预警机制等研究和应用。同时,考虑实时监控非机动车流量,并对非机动车进行智能化交通管理和线路诱导;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子警察”系统,全面增加对于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以及行人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进行识别抓拍的功能。

加强移动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系统的建设。建议在现有固定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5G通信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和视频识别技术,研发广覆盖、低时延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关键技术,利用无人机、浮动车、共享单车等移动交通信息监测平台,对于固定设备未覆盖的监测盲区发生的交通事故、路面积水、交通违章等事件进行自动监测和报警。

提升地面公共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建议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车集群调度比例,在区域层面实现公交线路和车辆智能调度和管理,减少线路间客流不均、车辆间隔时间差异较大等问题;建设公交专用设施,推广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在道路资源相对缺乏的路段结合信号灯进行动态公交专用道分配,提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效率。提高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整合优化各系统的时刻表和运行图,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公交时刻表和换乘信息。建设公交行前规划及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交数据反馈系统,为线路调整、时刻优化、车辆调度等提供数据支撑。

鼓励和重视交通新技术和出行模式的落地应用。建议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规范制度建设,为新技术落地提供设施和制度保障。鼓励可携带式小型电动车、无人穿梭巴士、水上公交等新型载运工具,推广共享出行、出行即服务等智慧出行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在保障车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共享出行的便捷性、增强智慧物流的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多方交通参与主体在数据、信息和价值等方面实现流动与交换,打造以支付业务体系为核心,连接多种出行方式的综合出行平台,建成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系统。

(孙健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中心主任,黄一哲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新闻聚焦

专题报道

市场动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