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航智能化 > 行业应用

首个应用基地成立 5G让无人机联网精准控制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7-10-12 09:18:21

无人机火了,产业链上的玩家都在努力解决其面前的阻碍。

10月12日,在上海的滴水湖成立了一个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基地,研究将无人机接入5G蜂窝移动网络。

image.png

该基地由中国民航总局通用飞行标准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航空产业处、中国民航华东管理局通航处和适航审定处指导,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主办,华为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Wireless X Labs)、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上海实验室、临港科技城共同协办,多家无人机企业参与。

该基地旨在推动网联无人机项目的实施:一是挖掘并分析低空数字化创新应用对蜂窝网络的需求;二是搭建4G+5G网络,为低空数字化应用创新提供领先的实验环境;三是开展网联无人机的创新应用研发及测试验证,推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应用、新业务;四是探索新模式、新市场,推动网联无人机应用的落地。

参与该基地创建、任上海通用航空产业联盟秘书长毛一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蜂窝移动网络的带宽够宽、传输速度快,可以兼容很多东西并参与物联网,对机器可实现远程控制,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交换信息,解决空中的飞行监控问题。

原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委员会协调员观察员、低空智能无人运输系统专家何志庆对记者表示,要避免无人机碰撞,空中两架要互相可视、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避让。而目前无人机的空管规则还是空白,先要从建立相关法规入手,然后实现飞机在空中的自动应答。相对于原来的自成一路的通讯方式,5G蜂窝移动公共网络更有利于实现空中自动应答。

目前大型客机在空中是通过机上的自动应答系统进行信息交换,飞机之间可以自动识别,并按照已有规则避让。

毛一青对记者表示,目前5G蜂窝移动网络的覆盖范围是200米以下,但今后会考虑和中国移动合作,在原有的基站上增加设施,将该范围拓展到一千米,适用于固定翼无人机和小型通航飞行器。他对记者强调,该创新基地就是为了试验这些想法。

何志庆认为,无人机的通信方式从专用通讯线路转为5G蜂窝公共网络是非常可喜一大进步,它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解决监控问题,推动低空网格化管理。但还仅仅是一个开端,仅停留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还不能解决工业级远程无人机的通讯问题,如果从“200米上升到1000米,还需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更多研究探索。

他进一步强调,无人机从传统遥控模型飞机通信指挥方式向利用公共移动数字通信网络平台发展,技术理论上是可行的,具体实践有挑战,政策法规上保障研究可以做的更超前些,这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极其重要。

无人机.jpg

他表示,我国目前的蜂窝移动网络依靠的移动基站已经覆盖人口97%的地区,每个基站覆盖一公里左右,在楼群密集与地形复杂地区会出现信号盲点,造成无人机失联、断网。

对此,毛一青对记者表示,未来将考虑在无人机的航路中设置循环飞行的中继站,搭载5G移动网络发射器,覆盖盲区。而何志庆也认为,这在技术理论上是应该可行的,目前在军事领域也有这么做的。

所以,无人机选择何种通信方案要考虑可靠性、成本、安全、速度等多种因素,安全可靠是其中最重要的。除了5G蜂窝移动网络,目前可用于无人机的通信方式还有两种:专用通信链路和卫星通信,多种方式各有利弊。

何志庆对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小型多旋翼机,包括大疆的航拍机和京东顺丰的多旋翼运输机,大都属于专用遥控通信链路系统。该“遥控系统”由自己专用的发射接收装置组成,带宽窄、传输速度慢,所以市面上的许多消费类航拍机上都通过“手机”用于接收影像。

另外,这种遥控器的方式有距离限制,所以有的远程作业无人机往往需要配套专业遥控车,增加了许多系统性成本。

何志庆表示,这种“自己管自己”的通信指挥方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想象京东和顺丰的调度中心是一个"大遥控器",通信链路和操纵权掌握在“飞手”和指挥人员手中,会留有安全漏洞。采用5G蜂窝移动网络后,可以把通信链路交给第三方,公共网络对其控制性更强,可以建立相关预防措施,将在异常下切断通信信号,同时也可以利用通信网建立电子围栏。

在无人机的安全方面,何志庆认为,无人机的未来必须建立新的空管系统,由国家统一进行航线规划、监控、指挥和调度以保障公共安全环境。

还有一种通信方式是卫星通讯,即“卫通”。卫通的盲区很小,虽然低空区域也会受恶劣天气影响,但相对可靠性比较高,尤其是远程控制方面优点突出,但是价格相对较贵。如果将卫通用于无人机,需在无人机上加装数公斤的通讯模块,普通的消费类微小无人机不但“背不动”,还将大大增高成本。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0年消费级无人机将达到1600万台,全球将形成一个数以千万计的无人机网络,7x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航拍、送货、勘探等各种各样的个人及行业服务。

何志庆进一步强调,无人机从传统遥控模型飞机通信指挥方式向利用公共移动数字通信网络平台发展方向是对的,从技术理上也是可行的,具体的实践会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政策与法规上保障研究可以做的更超前一些,这个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极其重要。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企业动态

行业应用

项目案例

解决方案

市场报告

资料下载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