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智能网联汽车走出“合肥模式”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2-10-28 09:19:24

自动驾驶的公交车、观光车、出租车、送货车、售卖车,正成为合肥这座科技城市街头的新事物。在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内,70余家企业集聚在此,组成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核心力量;一批公开道路路测的开放,为自动驾驶快速落地应用提供场景支撑。围绕智慧交通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合肥已开始探索新的蓝海。

合肥街头跑起无人车

合肥黄山路1912街区附近的市民发现,今年5月以来,街头不时出现一种自动驾驶的送货小车,前后车窗上不断滚动显示着车的时速等信息,车身上写着“白犀牛”三个字。这是合肥首个在公开道路上测试的无人送货车。白犀牛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商品,搭载了L4自动驾驶技术的送货车,就可自动将商品送到指定地点。

不光是白犀牛的无人外卖车,今年以来在合肥街头路测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包括出租车和公交车。

在合肥市包河区,百度“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经过路测后,已部分开放体验,市民可在手机上下载相关APP预约试乘。据介绍,“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体验的线路和场景包括:北至合肥市锦绣大道,西至徽州大道,南至中山路,东至上海路,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场景涉及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居民区、商业区、学校等。截至目前,共有1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安全员的监管下,为市民提供试乘体验。

公交车,是市民日常出行选择最多的交通工具。9月30日,一辆特殊的公交车行驶在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上。这辆公交车充满科技感的外形以及车头“高级别自动驾驶”字样,吸引不少路过市民驻足观看。车门打开,看不到以往熟悉的驾驶员握着方向盘的画面,替代的是在安全员的监管下行驶中方向盘自动调整、红绿灯自动识别、障碍物自动避让、到站停车车门自动打开……当天,安徽省首条基于公开道路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5G+C-V2X公共交通体验线正式启动道路测试。据介绍,这辆自动驾驶公交巴士以30公里/小时速度进行路测,采用自动驾驶模式验证行驶性能。巴士大约可容纳10多位乘客,智慧大屏上可实时更新路况信息。测试中,只需按下一个启动键,巴士就会自动行驶,沿途变道、避障或停车,全部自动完成。

不仅仅在公开道路,在特定场景下的公共服务中使用自动驾驶技术,在合肥也开始试运行。9月19日上午,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期间,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运营正式启动,也是全国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引用试点项目。在该公园,游客可乘坐自动驾驶观光小巴士游览,可用手机扫描移动服务的无人售卖车上的二维码购买零食等,公园还有无人扫地车负责清扫地面。在该公园智能网联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园区自动驾驶车辆实时信息,大量数据每天都在汇集。据了解,该公园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将在山水庐州至翠隐洞观光车运行线路,投入5辆自动驾驶观光车,累计运行里程不少于5000公里,服务不少于1200人次。在儿童乐园,投入3辆无人售卖车,累计服务不少于1500人次。在福寿喜广场、游客集散中心,投入3辆无人清扫车,累计清扫面积不少于480万平方米。

除了街头路测和园区运行的无人车之外,合肥还有高铁站、港口码头等多个场景,也在示范应用自动驾驶。例如:合肥智行者的数十辆自动驾驶清扫车、洗地车和消杀车,每天在合肥南站清洁地面,防疫消杀;合肥港码头,自动驾驶集装箱搬运车自动完成接货、码垛等动作,全部由操作系统智能控制,合肥港也因此成为全国内河第一家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智慧港口。

开放道路为路测提供关键支持

不同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已开始在合肥街头陆续进入路测阶段,收集海量数据,勾勒场景地图,建设智能交通设备,最终指向实现自动驾驶的普及使用。而这之中,现阶段为企业所看重的,是公开道路测试的开放。

“最重要的,是合肥开放了不少公开道路,这给我们测试技术提供了关键支持。”主导包河区智能网联公交体验线项目的大唐高鸿智联负责人说。她所提到的公开道路开放,是合肥市自动驾驶路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今年7月中旬,《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二批开放道路目录》公布,单向道路总里程约232公里,双向总里程约464公里。而在2019年合肥市首批路测道路开放时,仅有合肥滨湖新区4.4公里塘西河道路,以及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有限的道路空间。

从去年上半年筹划,到今年9月底正式开启测试,合肥自动驾驶公交体验线项目快速攻克复杂且多领域的难题。项目负责人介绍,自动驾驶公交在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15公里的公开道路上测试,“这一路段非常繁华,聚集了科技、金融等很多产业聚集,有中关村、滨湖金融小镇、滨湖卓越城、安凯、体院、包河经开区管委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开放道路,对我们测试收集数据等有重要的意义。”

受到合肥开放公开道路以及特定应用场景政策引导的吸引,国内多个自动驾驶技术头部企业均在合肥布局。目前,除了白犀牛、百度萝卜、大唐高鸿智联、智行者之外,还有新石器(无人物流车)、京东无人车等均已开展路测。

与开放道路同步的,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包河区智能网联公交体验线的项目,就是融合了智能交通系统设备的建设。”大唐高鸿智联负责人说,前期对于现有交通设备上加载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设备,是否符合现行交通法规规定、是否会给现有交通设施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等难点问题,在合肥市经信局、包河区经信局等领导的牵头下,大唐高鸿智联与协同研发企业,以及合肥市重点局、交警、公交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全面、多领域的技术协商和研讨,共同拿出一套协同解决方案,推动了自动驾驶体验线项目路测的实现。预计到今年底,自动驾驶车辆将能够对市民开放体验。

在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上,合肥市公安局已牵头投入超8亿元建立智慧城市“交通超脑”,主要用于交通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应用。这也为合肥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提供了基础建设的支撑。

在多方协同创新下,合肥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并开始扩大范围。2019年首批公开的合肥滨湖新区塘西河4.4公里开放道路,如今已成为安徽省首条5G智能网联汽车公路示范线,六个路口均部署了智能网联路测感知系统,以智能路侧终端T-Station、微波雷达、图形计算单元GPU、检测相机的多元融合,实现超视距感知、红绿灯识别与行人预警等基于5G的智能网联场景应用。而第二批开放道路,目前也正在完善或提升智能网联交通设备,以便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

今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部分场景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客运经营。无疑,合肥正在快速实现。

自动驾驶走出“合肥模式”

多场景应用,让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企业在合肥找到了“良田”,这背后,是合肥不断聚集产业链企业、出台引领创新示范文件、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探索。

在合肥市包河区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内,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无人车在道路上缓慢行驶,附近一位技术人员手捧笔记本电脑,专注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和曲线。而园区内特殊的红绿灯设备,则是5G传输技术支持的智能交通系统。这些,让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不同于合肥其他科技园区,自动驾驶氛围浓厚。

“我们这里现在聚集了近80家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从事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应用相关工作的。”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总经理王璐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这些企业研发技术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云平台、车联网V2X、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十四五”期间,该园区将积极打造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供应链基地,预计入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00家。

除了外来落地的企业,合肥本土车企近年来也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绩。江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旗下安凯自动驾驶公交车就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一段2公里开放道路上成功试运行,成为中国首款在公共道路运行的自动驾驶公交车。2019年11月,安徽省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实验室通过验收,成为安徽省首个重点智能网联实验室。在智能网联领域,江汽集团获授合肥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ADAS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全面迈入L2级智能驾驶时代,L3级智能驾驶完成功能开发,L4级智能驾驶样车常态化示范运营。自2020年起,新上市乘用车车型全面实现L2级ADAS功能,车联网3.0实现全系车型搭载。

谈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王璐说,2015年开始,国家多部委就联合出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引导政策。到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从标准创新到技术创新,现在最核心的就是应用创新,这也是合肥近两年来所走的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路线。

应用创新能够带来市场,市场可以反哺带动技术和标准的进一步升级。怎样走示范应用的路线?是政府、企业和产业推动者们都在思考的问题。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如何市场化,如何让普通市民能够便捷享受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服务,无疑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因为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品牌力和商品力,怎样大规模市场化,国内还没有城市摸索出来。”王璐说,这也是合肥一开始就将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紧密结合,并从政府到企业到从业者都达成共识的地方。

目前来看,合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在包河区,这里自动驾驶路测场景最集中,产业链企业最多,引导和支持政策出台最多,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环境。

据了解,合肥市包河区近年来发布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全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首个政策法规,建成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示范线,牵头成立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还成立了全省首个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在应用示范方面,在王璐看来,合肥走得“稳”。“合肥不像国内有些城市,上来就大手笔投入,大规模铺开,而是逐步试,逐步放开。”王璐说,这就是她看到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

对此,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林学欣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新事物,蕴含着机遇也潜藏着风险,这就要求政府、企业、从业者们要稳妥推进研发和应用。为此,工信部电子五所、合肥市包河区城投、合工大、合肥中关村联合发起成立了该中心,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进行监管,包括对道路开放、车辆技术的评价认证。

今年3月,该中心协助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导小组升级发布了《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样的车可以上路测试、示范应用及模拟运营,相关测试或运营主体应具备什么条件等。每一天,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的大量数据都会传回该中心,供工程师们分析、决策。

林学欣介绍,合肥市从2019年以来已为18家企业发放路测牌照62张,初步构建起车、场景、数据资源的系统链条。在稳步推进示范应用的思路主导下。近期,合肥市正在征集第三批开放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一步探索商业化模式和路径提供更多场景。

“当然,我们离自动驾驶真正普及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林学欣说,在全国合肥并不是第一批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城市,但却因为产业基础好、政府支持大、应用场景多而成为近年来国内这一方面突出的城市,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头部企业聚集。下一步,合肥将继续稳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新闻聚焦

专题报道

市场动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